2021年11月10日上午9时,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邹小理教授在科教楼201教室讲授了一节《结构力学》公开课。土木工程系教师10余人和建筑工程19级4-5班的同学们参与了此次公开课的学习。《结构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国内多数高校的考研课。

本次课程主题是“三铰拱”,属于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公开课开始,邹小理老师用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作为例子娓娓道来,讲述其独特的建造工艺,其新颖的艺术风格以及较高的科研价值。通过对赵州桥的深入解读,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意识到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也需要不停的摸索,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探索,才能搭起知识与能力的“三铰拱”。

授课中,邹老师通过对比曲梁和拱的异同,帮助同学们记忆拱的定义;通过枚举不同结构案例,区分不同种类的拱。三铰拱的受力特点和内力计算作为本次课程的重难点,也在邹老师的抽丝剥茧之中,简化为反力计算、内力计算和适用条件三个层面;复杂的结构组合转化为简单的公式组合,配合物理意义的描述,让同学们恍然大悟:为什么拱对建筑材料的利用更充分。最后,邹老师采用例题形式,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推导结果,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