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学校《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9月11日下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智能建造4个系同步召开教研活动,聚焦新时代土建类人才培养,协同绘制新一轮人才培养“施工图”。
建筑学系:强化责任导向 融合行业需求
建筑学系教师结合文件精神,围绕城乡更新、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前沿方向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专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导向,推动跨学科深度融合,构建契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具时代性的支撑。
市政工程系:突出交叉融合 注重个性发展
市政工程系在学习学校原则意见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深入交流。与会教师认为,新版培养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突出“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模块或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强调“个性化与选择性”,扩大学生自主选课权,推动多样化课程模块建设,助力学生特长发展与个性塑造。
土木工程系:聚焦课程改革 回应现实挑战
土木工程系研讨聚焦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安排。与会教师重点探讨了短学期实践安排、实践学分比例与国家质量标准衔接、课程总学分分配等问题。教师们认为,课程改革虽势在必行,但必须在满足国家本科教育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平衡实践与理论比例,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智能建造系:对接认证标准 强化能力培养
智能建造系教师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提出进一步细化毕业要求考核指标,突出工程知识、问题分析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高质量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工程伦理与职业规范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德才兼备的“智能建造”新型人才。



总结
此次四系联动教研活动,既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的深入贯彻,也是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回应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学院为2026版土建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绘制了更加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