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极富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比赛,它是对在校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检验。结构设计竞赛旨在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丰富校园学术氛围,鼓励同学理论结合实践,将同学由理论引向实践,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当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培养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一、竞赛题目
冲击荷载作用下四层建筑结构模型设计
二、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模型加载试验。
三、参赛对象和要求
1、参赛者为全日制本科生。每个参赛队伍由3名学生组成。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伍,各个参赛队应独立设计、制作。
2、每个参赛队伍只能上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
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作为自动弃权。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
四、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2013年9月2日到9月8日
2、报名方式:1,通过土建学院一食堂附近报名点现场报名;
2,由土建学院科协成员进寝室收取。
3,外院学生可将直接联系各院系科协,于6号晚统一交给土建学院科协。联系人 :邓琦波:15527620138 康怡迪:15802714946
3、答疑及领取材料时间:另行通知
4、模型制作:9月9日至9月22日晚(模型于23号白天上交到结构楼一楼大厅)
5、比赛时间: 9 月26 日;比赛地点:科学报告厅
五、奖项设置
1、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
2、前三名代表武汉轻工大学参加湖北省首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附件1:理论方案要求
(1)理论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对方案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及其他有特色方面的说明;方案图应包括结构整体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计算书应包括结构选型、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
(2)理论方案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队员姓名和专业、指导老师;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的顺序编排。除封面外,其余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学校名称和个人姓名的信息,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3)理论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六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
附件2:设计制作要求
(1)模型制作材料
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的230克巴西白卡纸、铅发丝线和白胶。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2)模型尺寸要求
a)模型共4层,总高度为800 ± 50 mm,每层平面尺寸须大于200 × 200 mm。
b)模型第3层楼面高度为600 ± 5 mm,在此高度上施加水平冲击荷载。选手须自行设计连接方案(仅限于提供的材料),使模型与拉索端部的U形卡可靠连接。U形卡详见图1。
图1 U形卡详图
(3)模型安装要求
a)模型通过钢压条固定在底板上,选手须自行设计连接方案(仅限于提供的材料),使模型可靠地固定在底板上。底板尺寸为400 × 700 × 10 mm(长×宽×厚),共有18 × 13个带螺纹M5螺栓孔,孔距为30 mm,尺寸详见图2a;钢压条与底板采用M5螺栓连接,共提供4根钢压条,尺寸详见图2b。
图2 底板及钢压条尺寸
b)铁块尺寸有二种规格,分别为210 × 50 × 15 mm(长×宽×厚)、210 × 50 × 30 mm,质量分别约为1.23、2.46 kg。铁块置于每层楼面上,且由绳索与上方的挂钩相连,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附件3:加载试验要求
(1)模型先施加竖向荷载,然后分级施加水平冲击荷载。
(2)每层铁块放置数量自行确定,总质量不超过20 kg。
(3)水平冲击荷载分三级施加。砝码质量分别为1 kg、3 kg、5 kg,自由落体高度统一取为100 mm(即砝码自由落体100 mm后,模型开始受冲击荷载作用)。
(4)模型开始受冲击荷载作用后,通过限位装置,使砝码下降高度不超过100 mm(即砝码总下降高度不超过200 mm)。
附件4:评分规则
模型评分按总分100分计算,包括下列5项:
(1)计算书(共10分)
² 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共6分
² 图文表达的清晰性、规范性 共4分
注:计算书要求包含:结构选型、主要构件详图、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等。
(2)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 (共10分)
² 结构合理性与创新性 共6分
² 模型制作美观性 共4分
(3)现场表现 (共5分)
² 现场陈述 共3分
² 现场答辩 共2分
(4)模型强度 (共50分)
根据式(1)计算模型等效负载重量We
式中,Wi为第i层铁块重量,i=1~4;
Hi为第i层楼面至底板的垂直高度;
H为模型总高。
根据式(2)计算模型荷质比E1
式中,I为砝码质量;
Mm为模型自身质量。
各模型根据其荷质比计算得分K1,如式(3)
式中,E1max为所有模型中的最高荷质比。
(5)模型刚度 (共25分)
根据式(4)计算模型刚质比E2
式中,d1为第一级冲击荷载下模型第三层楼面沿冲击方向的平均水平位移。如第一级加载未成功,则不计该项得分。
各模型根据其刚质比计算得分K2,如式(5)
式中,E2max为所有模型中的最高刚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