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但早期修筑的、通车时间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能已出现功能上的缺陷或结构上的破坏,对公路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存在巨大隐患。泉州市具有“气温高、光热丰富、降水充沛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调查显示近几年泉州市内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服务质量和使用功能显著下降,进而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破坏形式,严重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针对泉州市软弱土基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破坏频发的现状,找准诱发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根本原因,厘清各因素对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影响机理,研究并提出科学完善的处治技术和改善方案,从而恢复和提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服务水平是目前泉州市公路管理部门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然而,目前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的研究缺乏针对性,与泉州市的气候地理条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式及其本质原因不能统一起来。因此,目前泉州市在对已出现早期破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维修时缺乏技术参考和施工指南。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项目在充分调查泉州市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路基不均匀变形对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处治措施对路基进行补强;开发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对目前已发生早期破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有效养护,快速提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服务质量。针对不同道路的服务特点及未来发展需求,对基层和面层处治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实现了综合评价。项目研究期限内完成研究报告1份,铺筑试验路2段,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篇。研究成果对于改善软基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即时服务水平具有指导价值;对于快速恢复泉州市乃至福建省软基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功能、提高软基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以及未来软基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改造具有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