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辅导员徐伟琦事迹材料
坚守初心,向美而行,甘做青春引路人
徐伟琦,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讲师,现任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辅导员兼分团委书记,校“健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多次获评武汉轻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武汉轻工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武汉轻工大学“优秀辅导员”等称号。曾参加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和“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近三年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核心论文多篇。

有这样一位活力满满,朝气蓬勃的辅导员。他是学生心中拨开思想迷雾的“鸡汤哥”,温暖心灵的“暖男哥”,助力梦想的“梦想哥”。这个精神抖擞、热情踏实的年轻人,热爱着辅导员这份事业,无论走到哪里,他就像小太阳一样,源源不断的发光发热,用他的爱心、责任和奉献为他的学生们带来阳光和希望!他就是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辅导员徐伟琦,一个有方法,有温度,有情怀,有梦想的高校辅导员。
不忘初心,坚守思政阵地,凝聚抗疫正能量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徐伟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始终坚守在引领青年思想认识、摸清学生动态底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前沿,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新阵地”转变为“主战场”,完美进行“角色转换”。作为国际合作班的辅导员,徐伟琦及时摸排学生信息,根据学生当前居住地址情况,分别建立了“在鄂”“在汉”和“在境外”学生群,并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况。让那些在美国等疫情严重国家的学生,身在境外也能感受到学校的牵挂和温暖。疫情期间,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要保障身心健康,还要面临毕业和未来发展。疫情未散去,线上春招依旧如期而至,他通过年级大群及时传达学校、武汉市和教育部等出台的就业帮扶措施,并与学院其他本科生毕业班辅导员信息共享,将招聘信息最大限度地覆盖学院毕业生,以便针对根据不同学生的求职需求定向推荐。在稳定学生焦虑情绪的同时,他“一对一”帮助学生修改简历,回答他们的求职困惑,帮助学生尽早拿到心仪的offer。
同时,作为学院的团委书记,徐伟琦还在网上组织开展线上“走心”活动,通过网络开展丰富多彩“云”活动,为班团注入活力和动力。组织开展了“学总书记回信,话青春担当”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精神”等线上主题团日活动,获“湖北高校思政网”等媒体广泛报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卷入其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在有形的战场上真刀真枪与新冠病毒拼杀,也需要在无形战场上与思想病毒作斗争,非常时期,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云端思想政治教育,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徐伟琦说。
在得知学校部分学生宿舍将作为疫情防控储备隔离点的消息后,徐伟琦作为一名留校工作的老师,想方设法充分调动校友资源,为一线医护人员捐款、捐物达五千多元。“作为一名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为武汉战‘疫’作一点贡献”,学校“墨一”文化创意设计团队负责人,徐老师所带的土建学院2016级学生牟威吉谈到,此次他以个人名义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2020元,“‘2020’也谐音‘爱你爱你’,向所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致敬!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永但使命,,用实际行动推进就业工作
病房过道里,一把座椅充当办公桌,席地而坐,忘我而投入地工作着……2020年5月16日,徐伟琦老师的父亲突发疾病,需马上入院手术。特殊时期,院方要求只能留一名陪护亲属,他作为唯一在父亲身边的亲人,按医院要求将自己的核酸四项检测指标全部检查完毕正常后,被封闭到了住院部病区里陪护父亲。
"徐老师,我研究生复试过了,谢谢您指导我复试。""徐老师,我和武汉建工集团今天签约了,谢谢您帮我推荐工作。"在病房中的徐伟琦老师的手机上不断收到学生传来的研究生复试结果和签约就业的好消息。还在医院陪护生病父亲的他,5月25日早上还作为优秀代表,在武汉轻工大学就业工作线上推进会上分享经验。在为同学们高兴的同时,他也为患重病住院的父亲担忧。
父亲生病住院期间,由于老人手术后身体疼痛感剧烈且恢复慢,生活暂时不能自理,他每天除了安抚老人情绪和照料其日常生活,还会和每个还未就业的学生保持联系沟通。“陪伴了大家四年,我不能在最后关键的时候拖后腿。”徐伟琦的父亲所在病房为3人集体间,“病房里除病人外还有陪护人员,空间本就不大,找一块能放电脑工作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白天,照料父亲午休后,病床边的医疗柜成了他的工作台。“但有时医生进来做检查需要放医疗设备,那里也不能常用。”于是,徐伟琦就拿一把椅子,在病房外走廊上架起了电脑。“没矮板凳就用拖鞋垫一下,电脑没电了就进房间充一会儿了再搬出来继续,感觉自己像在打‘游击战’。”徐伟琦打趣道。
晚上病房9点熄灯,为了不影响病房里其他人休息,他会提前将电脑充好电,晚上在走廊上继续处理毕业生事务。照料父亲;给学生答疑、改简历;做表格;联系企业;和家长沟通……“临近毕业,学生们有很多疑惑,或有焦虑情绪,他们经常会找我聊天。”在医院的这段时间,徐伟琦经常忙到晚上一两点才睡。虽是毕业班辅导员“新手小白”,但徐伟琦在推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却“方法老道”,给学生找工作要“精准滴灌”。他说,以信助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自己推进就业工作的“秘诀”。
‘信’是信息的‘信’,也是信用的‘信’。辅导员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必须全面、可靠、但是大量的就业信息每天几次甚至数十次的发给学生,学生可能会产生麻木甚至最后有厌烦的情绪。”刚开始,徐伟琦的工作并不顺利。
“比如说我有个学生,刚开始每次我给他发就业招聘信息,他都会回复。几天之后,回复越来越少,后来直接不回复,也不签约。”徐伟琦说,后来了解到这个学生想找家乡的房地产营销类的工作后,他就每天专门筛选这类工作发给这名学生。“他就又开始回复我了,一个礼拜之后就从学校和中南大学组织的联合网络校招中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为了帮大家找到心仪工作,徐伟琦除了向学校前辈请教学习,还逐一了解了每个同学的求职需求、意向,与企业HR沟通交流,拉动校友企业,给每名同学私信精准推送招聘信息。
“3月11日,询问工作状态很不积极;3月19日询问投简历情况……4月6日,成功签约一冶。”在徐伟琦的电脑里,还有一张登记表,里面详细记录了他给每名学生推荐的工作岗位、学生反应以及求职进度。“一百多个人,信息太多我怕记不住,就干脆做个表记录下来。”
“祝伯父早日康复,您也要保重身体”“徐老师辛苦了,我们会积极面试。”当不少毕业生听说徐老师在病房里处理工作时,感动地发来短信。对此,徐伟琦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作为辅导员,不求感谢,只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少走弯路,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疫情期间推进就业工作是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徐老师从学生需求入手,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制定了模块化就业方案,从细微处入手推动学生就业,取得了实效。"土建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典初说。
素质能力过硬,在专业化、职业化成长发展方面成果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为了增强思想引领的能力,更好地开展辅导员工作,实现从经验性工作向研究性工作的转变,徐伟琦老师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始终不忘教学相长,自我提升。他在工作中勤于思考,主动分析工作对象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多次参加团中央、湖北省理论培训学习班,并先后赴北京、井冈山、延安等培训基地学习交流。“做辅导员,就是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这是徐伟琦老师时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做辅导员要想不落伍、不过时,必须不间断地提升理论素养和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在徐伟琦算不上多的休息时间里,大多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在周围同事眼中,徐伟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辅导员。他的研究对象就是他周围的大学生群体,他用学术的方法解构大学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写下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文字。从日常较为散乱的工作到如何集约化管理,从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工作到高校党建、团建、班建工作等等,都是他悉心学习与研究的对象。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点研究课题等各类课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1篇。2019年5月,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推荐,徐老师受邀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并在大会专题论坛上向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所高校,近300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一线学生工作者做交流报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他所指导的班级和学生屡次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具影响好项目”等团中央、团省委专项表彰各类荣誉表彰,徐老师所带的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2016级工程管理中美合作班就业率已超过百分之九十,大多数同学成功进入中铁大桥局、中国一冶、武汉建工集团等知名企业就业,部分同学被曼彻斯特大学、波士顿大学、利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录取继续深造。相关事迹工作获得了“人民网”、“中国青年网”、“荆楚网”、“楚天都市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也得到了团中央、省政府和团省委相关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
坚守初心,向美而行,甘做青春引路人。面对工作,他用态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面对学生,他用热情去感染、去影响,去引领。辅导员是他的岗位,育人是他的事业。本着一颗初心,朝着一个目标,爱着一群学生,做着一件事情。在担任辅导员工作的每一天里,他会继续心怀感恩,坚守初心,做好青春引路人。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面前,为学生们扣好明德,积学,励志,笃行的人生纽扣,践行一名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